以下是含有 打炒房的搜尋結果,共976筆
不動產市場景氣自高點反轉,各類不動產投資興建動能大幅減弱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前三季建照核發面積,不僅住宅類衰退5.3%,商業類、工業地產、商辦也分別年減69.1%、22.6%、2.2%,各類不動產均呈衰退,凸顯近年打炒房政策不僅衝擊住宅市場,商業及工業地產投資興建動能也跟著降低。
台南捷運真的要來了,台南捷運藍線10月21日正式獲行政院核定,力拼2026年底前動工,預計約6年後將迎來台南首條捷運通車,不過交通利多卻不敵政府打炒房,周邊房價出現修正?
台南捷運藍線10月21日正式獲行政院核定,力拚2026年底前動工,預計約6年後將迎來台南首條捷運通車,不過,交通利多卻不敵政府打炒房,藍線10個站點周邊近一年房價,10站就有6站房價下跌,其中,又以「B3站」五王國小商圈跌勢最明顯,每坪單價從25.7萬元下修至22.8萬元,年減約1成,不過,儘管漲少跌多,全線10站捷運宅,房價已不見1字頭。
公股銀指出,觀察2025年1~9月「建物買賣移轉棟數」較去年同期年減27.9%,加以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及近期國內房市仍缺乏利多因素刺激,使潛在購屋者採取觀望態度,致房市成交量回升有限,預估今年第四季及明年整體房市仍將呈現「量縮、價微幅修正」走勢。
自去年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,預售市場成交動能衰退逾7成,不少生活圈交易量只剩過往的1成,但盤點全台仍有十個生活圈預售屋交易量逆勢成長,包括高雄新興美麗島、三重仁義重劃區、台南新營高工生活圈成交量較管制前翻倍,業者分析,主要在於品牌建商推案或附帶優惠方案的新案順銷、成功吸引買氣。
台灣房市正在經歷一次從結構到底層的翻轉。這不是單一產業的陣痛,而是一場系統性的總體失衡試煉。
完工7年後的「陶朱隱園」終於出現首筆非關係人交易,中工(2515)今(23)日公告以總價12億元,售出高樓層的17樓戶附帶4個車位,雖然公告中並未明載交易坪數,但不論如何,換算單價都必然超過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設下的300萬元防線,推高台灣房價的天花板。
眾所矚目的「陶朱隱園」在完工7年後,終於出現首筆非關係人交易,中工今公告以總價12億元,售出高樓層的17樓戶附帶4個車位,雖然公告中並未明載交易坪數,但不論如何,換算單價都必然超過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設下的300萬元防線,推高台灣房價的天花板。
中央銀行去年9月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一年來,造成全台預售屋市場交易急凍。據591統計,打炒房前後一年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,不少區域僅剩約1成,其中以桃園青埔A18高鐵生活圈減少93.4%最高,桃園A10山鼻、三重頂崁工業區縮減均逾9成,前十大量縮區幾乎多為重劃區,其中又以桃園、台中等重劃區密集、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,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。
央行自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已滿周年。根據《591實價登錄》統計,觀察打炒房前後一年、七都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,跌幅前十大生活圈的買氣幾乎急凍,僅剩1成左右。其中又以桃園、台中等重劃區密集、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,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。
央行去年9月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一年來,預售市場急凍,據591統計,打炒房前後一年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,不少僅剩一成左右,其中桃園青埔A18高鐵生活圈減少93.4%最高,桃園A10山鼻、三重頂崁工業區縮減均逾九成,前十大量縮區幾乎多為重劃區,其中又以桃園、台中等重劃區密集、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,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。
第七波信用管制啟動以來,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,而保險公司則趁勢搶攻房貸大餅!台灣房屋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,統計今年H1各類金融機構的房貸往來新申貸人數,整體金融機構上半年共有11.8萬人新申貸,比去年同期縮減5.4萬人,五項金融機構類別中,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縮水最多,今年H1不到10萬人申貸,比去年同期的15萬餘人減少了約5.3萬人,降幅達35.1%;保險公司則異軍突起,2025H1新增申貸人數達3813人,年增86.2%,將近9成,是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。
第七波信用管制啟動以來,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,而保險公司則趁勢搶攻房貸大餅。台灣房屋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,統計今年H1各類金融機構的房貸往來新申貸人數,整體金融機構上半年共有11.8萬人新申貸,比去年同期縮減5.4萬人,觀察全體銀行、信用合作社、農漁會、保險公司、郵局等五項金融機構類別中,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縮水最多,今年H1不到10萬人申貸,比去年同期的15萬餘人減少了約5.3萬人,降幅達35.1%;保險公司則異軍突起,2025H1新增申貸人數達3813人,年增86.2%,將近9成,是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。
去年9月起央行實施信用管制掀起「金龍海嘯」,房市從2024年近年最熱,瞬間降溫至近年最冷,根據實價登錄統計,今年前八月包含土地及建物全台房地產總交易金額僅1.55兆元,年減幅58%,預估今年全年恐未及2.5兆元,對比去年近5兆元,打炒房一年房產交易規模縮減超過2兆元,縮減幅度相當驚人。
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行事穩健,卻不乏鐵腕作風。面對炒匯、炒房的投機風氣,屢屢揮出「金龍拳」毫不手軟;但當政策過嚴、可能誤傷首購與換屋族時,又展現願「開小門」順應民意,以剛柔並濟的方式應付複雜的市場變化。
意藍資訊及彥星‧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合作最新「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」調查顯示,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討論聲量達289萬則,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10.8%,整體聲量熱度急降,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。
根據 意藍資訊及彥星•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合作之最新「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」調查顯示,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達289萬則,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.8%,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。
依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統計,今年首季全國戶長人數突破971萬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,暴增近45萬人,推測是新青安助無殼成家、囤房稅促開枝散葉及社宅補貼造成分戶。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,去年不動產買賣移轉件數增加,民眾設籍效應遞延到今年也是主要原因。
據意藍資訊及彥星.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合作的最新「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」調查顯示,2025(今)年上半年因政策限貸與市場觀望,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降溫。彥星.喬商劉安立董事長認為,下半年如果利率環境趨穩、剛性需求回溫,房市討論熱度有機會回升。意藍資訊楊立偉總經理則說,房價高漲與青年購屋壓力仍是長期結構問題,如何在政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,將是未來半年房市輿情變化的關鍵。
房市冷風吹不停,但戶長卻變多還變年輕?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,統計全國與六都的戶長人數及平均年齡,今年Q1全國戶長人數突破971萬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,暴增近45萬人!房價相對高昂的六都,戶長人數也全面成長,其中以新北市增加8.2萬人最多,台北市僅增1.4萬人,居六都之末。